戴泽:置身梨园五十春 丹青纵笔古成新

      分享到:
      作者:戴泽2014-04-04 10:48:30

        ——评戏曲人物画家李文培

          挖掘戏曲人物画的内涵,开拓戏曲人物的表现形式,弘扬民族艺术是李文培多年探索的课题。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不懈的追求,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我们都可以感到作品既有理性的色彩又有浪漫的情愫;以工写结合的画法,着意刻画形神兼备的人物;在此基础上以意像的手法更进一步把戏曲人物画的创作推向新阶段。

          形神兼备,意在笔先,人物的面部与动态是描绘的重点。从而揭示人物的气质。这要求扎实的基本功,对富有代表性的特征深入描绘同时对画面的大布局要准确概括。如“张飞”、“醉酒”、“项羽”均属此类作品。面部精确,笔墨、衣饰纵横、画境深邃、墨韵张扬。其中脸谱的继承让我们领略了戏曲人物画的神秘之处。“心像”、“意像”洗练极致,无过多彩色,尽水墨之神韵是李文培其戏曲人物画的最大的特点。如“伍子胥”用精确的笔法画手与面部结构。而衣饰、身躯用笔洒脱,动态显明。墨色浓重淡化自然,几处留白贯穿其中,恰是伍子胥一夜急白的胡须,画面呈现了一种虚实相生,黑白相间、稳中求奇、大开大合的境界。黑与白、粗与细、画与非画、强烈反差在视觉上具有冲击力,“意到笔不到”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充分认识“意”、“笔”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一定会让中国画走出一条新路。

          宋人山水画;梁楷的人物画;以其独特的绘画视角,向人们展示了艺术上的美学原则:以小见大、以少见多、虚实相生。

          古人在“意”与“笔”的关系上创造了可见的实例。中国戏曲的表演上用绘画语言形容是工写结合,其核心是传情达意。文培的戏曲人物画为了突出“情”、“意”部分,绘画上加强了面部与动势的特点。并把此推向一个“焦点”,集中说明,集中绘画。一句话:‘集中画人’——描绘人物性格脉络。受此主旨的影响,线条墨色都是一种手段,墨迹与心思交融才是真谛。线与墨的长短轻重都是一种心中吟唱的外化,此时“戏曲人物画”真正作到了“古趣新境”让我们感到亲切,新颖,更具时代的生命力!

          作到戏曲人物画有新境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这当然与他学习、工作的轨迹是密不可分的。50年代末,李文培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5年的严格刻苦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造型能力。60年代初置身于中国京剧院从事舞美设计工作40余年,吮吸中国国粹的各种营养。京剧大师、绘画大师的教晦使他目标高远。再加当时他自己勤于实践、善于思考的学风,终于使他的戏曲人物画具备了新时代的风貌。

    Processed in 0.135(s)   7 queries
    update:
    memory 3.851(mb)